「粼粼 」:關於高雅婷的風景繪畫

展覽介紹

台灣風景,是高雅婷最早期的繪畫主題;從台東都蘭海邊的一座大山為起點,如何呈現那山所帶來的壯闊震撼?為求解答,高雅婷吸取中國經典山水畫中先輩大師的「皴法」技巧,以求表現山體所蘊藏的豐富肌理,卻也意識到此種強調力之美的手法,可能反而遺忘了中國高山流水、逍遙自適的精神。於是,如何在畫中保有活性?在一次線上觀賞北宋名家范寬的《谿山行旅圖》時,畫家電腦桌布中的優勝美地與中國山水名作的山峰恰巧疊合成一個畫面,其超乎現實的視覺經驗立即觸動了她敏感的神經,成為她的靈感來源,開始將後現代性的拼貼手法引入自己的創作中。


無遠弗屆:東西藝術的跨時空剪接

奧地利藝術史家宮布里希曾表示:人類的藝術原是一部由新天才與舊大師不斷對話,從觀摩、吸收、受啟發到顛覆、翻新、自闢蹊徑的歷史,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疑問、不同的需求,會帶來不同的藝術、不同的思索和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手法。如何在借用經典的同時創造出新的圖像?怎樣的繪畫才能帶有既定的文化脈絡又符合當代的數位經驗?這也是高雅婷凝視先輩名作時,不斷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於她而言,當代繪畫的存在意義便在於藝術家從自我經驗出發,承載其時代脈絡,體現出整個文化積累的厚度。

面對經典,藝術家用各自的創作回應自己喜歡的作品、解決自己的創作問題。一如梵谷臨摹浮世繪,畢卡索鑽研非洲藝術,培根傾心於梵谷;透過描繪靜物,梵谷得以抒發他的激情與熱望,透過速寫與點描,莫內與秀拉覓到捕捉光影的方法。高雅婷則運用中國山水名畫與自己作品的巧妙剪接,融合求學生涯中心儀的印象派輕盈、直接的筆觸,在東與西、古典與當代、寫實與想像間拓展出一個互文互釋的嶄新視域。

但所有的挪用、所有的拼貼與技巧,對她來說,最終目的仍是回歸繪畫本身,嘗試以不同的樣貌接近繪畫的核心──色彩、空間與線條。「個展的每件作品都在回應我對繪畫的思考。」她說。她最渴望的,其實是把握住自然使她動容的、神秘的一瞬間,並將之傳達給觀者。

現實,想像,沉吟

「創作於我是一種信仰,能反映自己人生的種種,也是用想像力解決世界問題的一種方式。」高雅婷說。她的作品不僅蘊含著個人的遐思、想像與對經典藝術的回應、探索,更映現了畫家本人對各種當代議題的觀察與省思。就如這次將展出的作品《蜘蛛絲(五)》中,畫家以昳麗的傳統黑白色調繪出錯綜繁複的枝枒與蛛網,華美中隱透破敗,山林的盎然生機中隱透出都市人遠離自然的生存狀態,而細密連綿的蛛網連結著資訊網路的意象,折射出對人與網路、自然與網路關係的反思。究竟網路是為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抑或作繭自縛?數位科技,是讓我們更易親近自然的景觀?抑或使我們背離了真正的自然?高雅婷的山水從非單純的風景,而是交織著人文關懷的地景。

「我希望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能擁有多重的脈絡供讀者想像。」這是高雅婷對自己的期許。因此,她試圖融合藝術與當地的歷史、現實與幻想的景象、傳統的青山碧水與略帶龐克風的綺麗色彩,讓畫作能如當代相互連接、相互指涉的網絡般,於有限的框架中,以多重層次的繪畫呈現出多元的思考面向與無限的詮釋可能,既私人又普遍,在彼此的輝映下交相盛放。


藝術家

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