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佛雷多 與 伊莎貝爾.阿奎禮贊雙個展—— 「地方之感:另一個國家計畫」

展覽介紹

本計劃與非營利組織 One-Forty、十餘名藝術相關背景學員合作。

前者長期關注在台移工議題,特別邀請二十位來自印尼的移工朋友來到藝廊,使用紙板、帶有印尼地域性符號的日常物件等,經由長時間與阿奎禮贊夫婦對話、互動,以四至五人為單位完成一艘艘象徵承載過往記憶、現下感受、未來寄望的小紙船(註1)。同時,這些移工朋友的故事經歷也成為藝術家們現地創作的泉源寶盆,無數關於東南亞與台灣本地的社會情境連結、情感連結,都依此化做獨一無二的裝置作品。

後者則是路由藝術在社會教育基礎上的延伸,學員與藝術家近距離互動,彼此交流台、菲、澳三地共享的移民議題,並將此投射至最終阿奎禮贊夫婦於台北創作的裝置作品上。

_

集結夫婦、父母與藝術家等多重身分的阿奎禮贊,為提供五個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自2006年移民澳洲布里斯本後,許多作品皆反映出自身的移民經驗,提供移居與移民議題的討論空間。此次展覽選擇以「船」作為作品形貌,主要希望能夠藉由不斷航行於世界各地的紙箱船作品,串起移民遷移前的記憶與遷移後的想像,在有限的紙箱空間裡,置入關於家庭、認同與歸屬的巨大意義。

「家(Home)」是生活痕跡的累積,無論是不再適穿的舊衣物、孩童時期的玩具、推放在倉庫的家具等,都親自見證了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每個物件背後都是一段故事、一種習慣、一絲渴望,這讓物件本身乃至於最終作品都是富有情緒的,藝術家匯聚眾人的情感經驗;觀者也能透過作品發掘專屬的個體記憶,在彼此交織的經驗網絡中找到共鳴。

由於阿奎禮贊夫婦本身即是移入澳洲的菲律賓家族,隨著作品巡迴世界,他們也始終將創作的核心概念聚焦於「認同」,期望將各地原始的、本質性的因子考慮進來,串起與當地人民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向來堅持以社區藝術的方式進行創作。藉由搭起搭起自身過去、現在與未來間的橋梁,找到何謂認同與歸屬感的定義,如此的理念無論在創作方法,亦或最終呈現的作品裡都能發現一二。就如同他們自己,也曾為了家庭與陌生的土地拉扯奮戰,而將移居時留下的記憶與情感,都作為了新據點的基石。

註1:最後完成的小紙船後於 One-Forty 2017 年度展覽展出。


串連台灣在地農業的「左翼計畫」"The Left Wing Project" in Taiwan  2018.10

串連台灣在地農業的「左翼計畫」

嚴選:菲律賓當代藝術的多向度Strict Selection: Multiple Dimension of Philippine's Contemporary Art2014.11.01—12.28

嚴選:菲律賓當代藝術的多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