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下的偶然

展覽介紹

經過兩場裝置展覽後,路由藝術再度回歸到大家所熟悉的繪畫展覽。然而熟悉並非容易的,甚至更多的時候我們都認為比起其它的媒材,選擇使用繪畫作為自身藝術語彙的藝術家,是走在一條相對困難的路上。由於繪畫在所有藝術類型中擁有最長的歷史,從最早的岩洞壁畫至今的 32,000 年間,繪畫已經經歷了所有我們能想像的不論是媒材或主義上的革新。“不論畫出什麼似乎都擺脫不了藝術脈絡之下被賦予的標籤”,對於當代繪者來說似乎已是無法逃離的宿命,於是如何在層層的歷史框架下中掙脫,找到富有新意又能展露自我的繪畫方式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現今所有繪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路由藝術選出的四位藝術家在繪畫風格上或多或少都仍承接了許多藝術前輩的筆觸,然而奠基在那之上,不斷地質疑和提問關於藝術的本質是他們共享的特徵,在顛覆跟創新的反覆循環間四位藝術家皆嘗試義無反顧地投身自我以去尋得最終的可能解答。

印尼裔的伊亞拜迪歐.匹可(Iabadiou Piko),他作品中奔騰的色彩和線條,碰撞出萬千的思緒起伏。其創作風格直覺地讓人聯想到西方世界中的表現主義大師們,然匹可卻又能在那強烈的風格下自然而不造作地以圖騰跟色調呈現屬於東南亞地區的直覺原始性,展現了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之風格的卓越駕馭能力。同樣來自亞洲的桑久保徹(Toru Kuwakubo)則展演了另一幅亞洲文化景觀。日籍的桑久保擅以明顯的油畫肌理來表現溫柔細緻的光影變化,評論常將之視為印象派的實踐,但兩者根本性的不同在於桑久保描繪的並非現實的場景而是一幕幕藝術家自身的內心圖像。非寫實的畫面,加上靈性躍動的筆觸,擷錄了專屬日本民族那幽微而詩意地轉瞬光景。

這兩位藝術家皆以內在的個人體驗,賦予作品跳脫平凡的獨特生命軌跡。可對丹麥藝術家希瑞.克蘭斯魯德(Siri kollandsrud)和紐約藝術家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來說,他們接近繪畫的解答,卻是在於創作時不可取代的當下感。希瑞的作品追求的是繪畫本身掙脫創作者主觀意志後所觸發的機遇,並用藝術家的直覺去攫取發生的每刻。近似紐約 Fluxus 以及抽象表現的概念,因希瑞圓滑完滿的陰性特質有了全然不同地詮釋。去年初曾在路由藝術舉辦個展的羅迪尼也持同希瑞相似的概念,隨性地揮灑油彩的動態軌跡,堆疊出時間和空間意象,只是今年起羅迪尼進一步地選擇在創作的最後利用刮刀一筆將所有油彩剔除。此種做法除具有其哲學性的意涵外,也將原先埋藏在表面下不可見的,顏料與顏料間偶發的效果以及變化完整表露。

展名「受控下的偶然」(Controlled Coincidence)是四位藝術家皆展露的特性,也可視為路由藝術對於當代繪畫的回答。他們實踐看似是創作過程間兩股極端的力量,實則是一體兩面的精巧—若非是藝術家經年累月的經驗下的控制,就沒有辦法成就結構、氣度、個性;若非是不經控制的偶然,就無法為畫面創造跳脫歷史框架的自由與機會。當代繪者在拿捏的恰到好處的「偶然」下,為每位繪者闢出一條無法預測及被取代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