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風試音第二部分:母親的信」—許哲瑜個展

展覽介紹

過去幾年許哲瑜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外乎是他那些不斷重複利用兩位朋友的形象以重現社會事件的動畫。獨具特色的視覺語言和影像節奏,精準地呈現當代大眾媒體於溝通結構上的歪斜,他的作品因而被台灣當代藝術的觀眾所熟悉,2010-2012年間還連獲高雄獎、桃源獎、和全國美術獎的肯定。然而,在舊的系列中大眾似乎過度關注於他在大議題上的書寫,或許也是因為哲瑜總慣於用一個較遠的距離去處理他的作品,讓大多數人不自覺地用一種理性的思維去拆解他作品的內涵;但重新爬梳哲瑜一連串的作品發展直至最新的系列,哲瑜其實還有另一項欲訴說的命題,是大多數人較少留意到的,那是從一種更加個人而感性的角度,記錄一個人如何從真實的血肉逐步成為一個符號(那些親友是怎麼變成社會案件中的主角),或是反之,從符號中攫取存留的靈魂肉身(從歷史素材招喚已逝者的面目)。

集體個人:刺痛單一個體的無力感

這並非毫無跡象可尋,哲瑜曾不只一次提及,當個人成為大眾訊息中的主角,那種貼近你眼前的不適和尷尬;在無姓之人一展,許哲瑜甚至還予兩位模特他們的真實身份,書寫他們的私密人生故事。我們可以這麼說,最終,與其由上而下的去剖析結構問題,哲瑜寧願選擇由下而上,用一種貼近個人感受的方式刺痛、撥弄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得以感受在龐大外在結構下的屬於單一個體的無力及荒謬。

一個她的故事

哲瑜這一次在路由藝術的展覽集合了四個散落在不同時空的真實事件,一份描述爺爺葬禮情景的錄音檔,一件意外身亡的命案,一位以翻模藝術家之名強姦他人的新聞,一張掛在神明聽的複製畫肖像。它們分別以不同類型的素材,如聲音 、雕塑、繪畫呈現,鋪天蓋地的包圍住位於展覽現場的觀眾感官。這些事件的核心圍繞著死亡、記憶、儀式、他者,幻夢一般地拼貼成一位虛構的角色的人生,部分的素材也參雜了哲瑜周邊友人的私人生命經驗。

這樣私密經驗的揭露等於是用了相當近距離的方式,讓觀者直視“個人成為符號”的過程。特別的是,許哲瑜這次也將自己代入到展覽的故事中,那位以藝術家之名強姦路上陌生女子的故事,似乎暗喻著身為創作者的他在整個創作過程的角色。

許哲瑜個展「麥克風試音第二部分:母親的信」將於2015年9月26日(六)下午七點舉辦開幕茶會,同一時間北美館地下室也將同步揭開許哲瑜取材自黃國峻的小說——「麥克風試音」的個展。歡迎各位觀眾蒞臨觀賞。


藝術家

許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