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關於時間與記憶

展覽介紹

定義關係與互動時,我們多侷限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 常忘了與物品間的互動有時反而能帶來更甚於人之間的影響與約束。物品被使用方式,作為一種反饋 , 可以誠實而毫無保留地揭露使用者的全貌:你與親人的關係 、你是否習慣獨來獨往、你信奉哪種宗教。反向來說 , 物件的使用規則也總能成功地牽制使用者 ,溫和又強勢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樣態。

就人類學家牟斯(Marcel Mausss)在其著作經典「禮物」(Essai sur le don)中闡述的觀點而言,餽贈某物給某人實為一種自我呈現,接收了某人的物品即是接收了對方的靈魂本質。雖然其文章的本意在於談論物與物間的交換價值及禮物經濟,但也同樣說明了物品作為一個與人互動的客體,是承載著精神性的意識的。

物件在被使用的消耗間最終成為了我們存在的一種呈現 , 是一種婉轉地自我揭示, 這次的路由藝術聯展我們集結了五位亞洲藝術家,他們各自因為不同的理由而選擇以物件作為他們作品中的對象。以印尼的藝術團體Tromarama 為例,他們停格動畫的作品多以符號性的文字和物體搭配音樂呈現,他們 很 清 楚地知道物件在他們的畫面中所 能 彰顯的意義和想像的空間遠大於他 們 採用任何人或動物作為作品中的主角。另一位印尼的Aditya Novali則將自我身份投影到它所使用的工具-畫筆上, 每個筆刷以不同的形狀作為裝置展出,而每個工具不同的形狀和組成其實都代表著創作中時間的軌跡,運用時間和工具的概念 Aditya 特地點出了常被忽略的人與作品間的磨合 過 程。同樣居住在菲律賓的 Marc Reyes 與 Lebajo 則各別用不同觀點將物件納入他們的繪畫中, 物件在此像是他們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縮影, 也因此有著別於靜物畫的溫度跟距離感。 而台灣藝術家的康雅筑, 同樣感知於物件中的時間記憶,將流動於空間和時間中的運輸包材作為素材,製作一系列的背包,企圖具象那些被內化的情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