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菲律賓當代藝術的多向度

展覽介紹

自 2007 年起,金融危機之後孱弱不振的歐美市場讓投資人開始放眼於東南亞地區的新興市場潛力,外資挹入則連帶地牽引當地藝術市場的成長。然而,東南亞當代藝術真正吸引人的地方,絕對不只是在屢創新高的拍賣價格,而是一種文化上的相接。對於同樣生長在亞洲的我們而言,相似的殖民歷史脈絡,共享的華人文化,甚至當我們將目光望向更久遠以前,近乎相同的原民語言和符號早已佐証我們是由同一個文化臍帶所滋養出來的孿生兄弟。因此,儘管普遍大眾對於東南亞的當代藝術環境仍較陌生,但面對這些作品時卻會揚升一股熟悉感,那種共鳴迥異於個人情感式的宣洩,那是文化上錯縱糾結的根。

路由藝術 / NUNU FINE ART 十分榮幸能和菲律賓畫廊 The Drawing Room 合作,將五組獨具風格的菲律賓當代藝術家帶至台灣展出【嚴選 : 菲律賓當代藝術的多項度】。這幾位菲律賓當代重要的藝術家,各自輝映出東南亞現下不同的社會面貌,交織出菲律賓現代的人文地景。在城市街景上,Vermont Coronel Jr. 以紙雕方式層疊出馬尼拉城市廢墟從過去的繁華到現今衰敗的時空變化。他移除原是主角的大樓,將之婁空,只留下不同時期的大樓邊線覆蓋位在底層的城市廢墟,讓觀眾凝視的目光得以看穿廢棄大樓的表面形貌而被帶往至歷史的更深處。同樣關注城市,Kiko利用炭筆琢磨出扭曲以及非寫實的人物,直接而真實地呈現了都市次文化的邊緣景貌。然而視覺表象時常隱匿了真實,巧妙地以鏡面折射玩弄觀者視覺的 Mark Justiniani ,在他的燈箱作品中,無限延伸的錯視空間帶出他所觀察到之社會現實中的荒謬感,這些社會現像或多或少體現了菲律賓文化結構下人的價值行為。另兩組藝術家 Miguel Aquilizan 與他的父母 Alfredo 與 Isabel Aquilizan 就非常擅於藉由日常物件提煉其在結構下的意涵,不過同樣是收集物件,兩組藝術家卻正好運用了相反的處理手法。Miguel Aquilizan 的志趣多在於探討人在物件上所賦予的意義以及在試圖抹除人為加諸的意義之後,物件是否有可能發展出本身的價值。相對地,Alfredo 與 Isabel Aquilizan 則是選擇挖掘每個物件符號底下更龐大的社會成因,轉化物件的個人意含為集體的共同記憶。


藝術家

艾佛雷多 和 伊莎貝爾.阿奎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