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塔・科因個展:北極星

展覽介紹

佩塔. 科因(Petah Coyne)在路由藝術台北展出她最新個展:「北極星」。展覽的靈感源自夜空和塑造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神奇力量:北極星。這顆星體固定在地球北極點上,指向真正的北方,是幸運和引路之星,為水手和旅人提供方向;任何尋找意義和內在力量的人,都能抬頭凝視天空,尋求北極星的精神引領,即便最迷失的人,也能找到前路。在北極星的堅定撫慰下,科因創作了全新的懸掛式蠟雕作品:〈無題#1527(北極星)〉(2021-2023)。科因以「世界的蘭花之都」台灣為本次展覽的北極星,以多層蠟浸泡的白色和紫色絲綢蘭花創作出充滿生氣的作品。錐狀的花朵集合體輕盈地懸於空中,引導觀眾向上凝視雕塑內部、也向內在探索。這是科因第一次以存在於我們世界之外、卻對地球生命影響深遠的事物來命名她的作品。

這次的展覽包含了使用蠟、黑砂、羽毛和玻璃等多種材料所製成的藝術品,同時也展出攝影作品。對科因來說,文學一直是她藝術生涯的靈感源泉和北極星,從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學對她創作的影響,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堅定的希望,即便面對逆境也不改其志。七年前,科因曾在台北舉辦個展,如今再次回到這座城市,世界和她的個人生活都經歷了巨變,受到政治和自然環境災害的沉重打擊。然而,她仍將北極星視為人類應前進的方向,每當人們能夠重新確定目標,並保持對真理和正直的追求,都是一個微小或巨大的奇跡。

 

黑沙雕塑:〈無題#1459(小川洋子《秘密結晶》〉(2019)以小川洋子的科幻小說為名。故事描述一座島嶼在「記憶警察」的強制下,物品和概念一一從現實中消失,導致居民忘記這些珍貴事物的存在。儘管能激起記憶和情感的有形事物越來越少,小說的主角們在星空的指引下展開反抗。雖然這本反烏托邦小說讀來令人戰慄,但小說始終貫穿一線希望,主角們以創新的方式來回味生命中餘下的重要事物。如同自然災害毀壞財物後、往往使我們在災後更深切地反思誰、什麼最為重要,小川洋子也逼使我們重新評估自己最珍愛的事物,因為看似飄渺的記憶,往往比堅固的有形物質更能賦予這些物件真正的意義。

倒掛著一束飾有絲帶的蠟製白色花束,〈無題#1419(布魯諾.舒茨《鱷魚街》〉(2016) 是佩塔.科因致敬作家布魯諾.舒茨的作品。舒茨是波蘭猶太人,作家、教師、也是藝術家,因其驚人的藝術成就,普遍被認為是20世紀最出色的的波蘭文學家。科因的母親在她童年時就把舒茨的想像世界介紹給她,常把小說當床邊故事讀,使科因自小便著迷於作者筆下的超現實描寫。她往往在夢寐的半意識之境,進入想像力和文學引起的強烈精神反應中,這份難得的體驗也使成人後的科因一再回頭重溫舒茨的書寫。儘管作家的生命和寫作生涯在二戰期間被納粹殘忍地中斷,然而他作品的力量仍然在那些受他智慧啟發的讀者中繼續存在。

〈無題#1290(《春雪》)〉(2008-2020),這件作品利用光影製造出深度與超自然的幻覺,既迷人又不安,暗示了自然中的不平衡。作品名稱取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說《春雪》,敘述兩個年輕戀人之間的禁戀,悲劇性的故事令人唏噓。小說中描述了一個重要場景,即情侶們在雪地裡乘坐雪橇穿越花草被新雪覆蓋、美麗如畫的景象。在這一刻,他們得以暫時沒入雪景、擁有難得的隱私空間,北極星高懸其上;即使這照耀只是暫時的,我們仍需察覺珍惜星星當空的短暫美好與詩意。

在幾件懸掛作品間錯落著兩件新的蠟花雕塑,盛裝在閃爍神秘光芒的手吹玻璃中,宛如小小的燈塔,引領觀者穿過展覽。〈無題#1560(芙蘭納莉.歐康納)〉(2023)展示了一簇鮮豔的紫色蘭花,看起來像剛出生的蝴蝶。美國南方歌德文學作家:歐康納(1925-1964)受其強大的直覺和觀察力驅動,總是知道自己的「真正北方」;她從小就與鳥和動物有特別聯繫,其中又特別偏愛孔雀;她養過孔雀,也將孔雀的形象用在作品中。和小川洋子相似,歐康納也擅長捕捉不可預測的人性陰暗面與救贖。另一件手吹玻璃作品:〈無題#1557(瓊.蒂蒂安)〉(2023)則致敬傳奇作家瓊.蒂蒂安(1964-2003)。北極星的隱喻在展覽中激勵我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保有好奇。正如星體將旅人導引到目的地一樣,藝術也將以其脆弱、美麗但恆久的影響力,校準我們的靈魂,使之歸於中心。


藝術家

佩塔.科因

 
 
 

相關報導

At Taipei Dangdai, Instagram Bait Mingled With 20th Century Masterpieces, Catering to the Eclectic Tastes of Two Generations of Wealth

By Frederik Balfour, 發表於2023年5月15日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