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佛雷多與伊莎貝爾・阿奎禮贊 —— 串連台灣在地農業的「左翼計畫」

藝術家:艾佛雷多 與 伊莎貝爾・阿奎禮贊 ( 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 )

活動說明

左翼計畫:透過當代藝術反思農業議題 

 當代藝術的養分始終來自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菲律賓藝術家組合阿奎禮贊夫婦(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的「左翼計畫」(The Left Wing Project)便是從地理歷史、文化政治角度切入東南亞地區的農業議題,透過農民耕種用的鐮刀,創作大型裝置雕塑與繪畫,帶起在地社群對農業議題的重視與討論,此計畫將在明年10月於路由藝術登場,並集合藝術家、農業議題專家等舉辦系列論壇講座。 

選用鐮刀作為創作基礎並非偶然。在以先進國家自稱的台灣,仍有相當大比例的農夫在耕種收割時只能選擇使用鐮刀,這不僅帶出台灣可耕面積有限的先天條件,更突顯因農地破碎(註1)而無法擴大經營的困境;1940年代後,台灣歷經土地改革政策、經濟發展策略變更,乃至後期致力推廣的產業轉型等,使得作為農民象徵符號的鐮刀,在經濟、歷史、社會文化層面上皆飽含意義,也再次回過頭來提醒我們:尚未解決且不被重視的台灣當代農業問題,再再使得農民們必須採取激進手段才能獲得注目。 

串連在地農業議題   阿奎禮贊夫婦的社區藝術行動 

阿奎禮贊夫婦的創作計劃向來自議題出發,將帶有使用經驗與情感記憶的物件融入創作,與群眾建立相互依存的鏈結。在經歷印尼日惹、菲律賓塔瓦科兩地後,計畫來到台灣便是從「募集二手鐮刀」出發,串連農業相關基金會、社會企業如「直接跟農夫買」(註2)等機構,向全台各地農夫募集二手鐮刀(註3),連結藝術家與台灣農村的真實互動。 

2015年「左翼計畫」以印尼作為首站,從米價問題延伸至對社會政治的思考,藉由懸吊的鐮刀翅膀影射政治上的不安定,作品受新加坡美術館永久收藏。而在菲律賓塔瓦科,同樣向當地居民募集鐮刀,以創作反映該地混雜勞動與血汗的歷史背景,獲得傑出亞洲藝術獎項觀眾票選首獎。 

台灣農業多元紛雜的特性,與東南亞諸國相比更屬特別,這也使得阿奎禮贊夫婦對台灣的農業發展歷程產生極大興趣,希望透過這一個案反思各國的農業政策,同時補足台灣當代藝術環境裡,農業議題討論缺失的板塊。


註1:農地資源盤查資料

註2:為長期關注農業議題的社會企業,透過重組關係疏離的都市與鄉村,找回環境生態、生產者、消費者間的公平友善關係。 

註3:二手農用鐮刀募集 

1. 種類:長度約 30 至 40 公分之二手農用鐮刀 

2. 時間:即日起至 2018 年 3 月。 


現已截止,感謝各方踴躍參與;若您對此深感興趣,請填寫下方表格,或洽路由藝術 02-3322-6207/gallery@nunufineart.com 詢問。



 

地方之感:另一個國家計畫

嚴選:菲律賓當代藝術的多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