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蜷曲的灰〉於路由藝術 B1 展間展出

Image|圖片: Rona Pondick, Curly Grey, Pigmented resin, acrylic, and epoxy modeling compound 51.1 x 46 x 46.4 cm | 20.1 x 18 x 18.3 inches,2016-18|羅娜.龐迪克,蜷曲的灰, 著色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建模、化合物 

Image|圖片: Rona Pondick, Curly Grey, Pigmented resin, acrylic, and epoxy modeling compound 51.1 x 46 x 46.4 cm | 20.1 x 18 x 18.3 inches,2016-18|羅娜.龐迪克,蜷曲的灰, 著色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建模、化合物

|作品介紹

甫獲得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藝術購買獎的路由代理藝術家羅娜.龐迪克,我們可從最新畫冊《羅娜.龐迪克作品集:2013 - 2018 年》揭開這位偉大女性藝術家的風姿萬千、以及她藝術實踐轉向的契機。
 
羅娜.龐迪克作為一名永遠自我革新的探險家,有著跟隨直覺的率性、對材料的鍾情與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使她得以不間斷她追求智性的旅程。而龐迪克熱衷實驗的癖性,使其藝術始終蘊藉多變性格與觀看向度。
 
最新畫冊裡帶來她過去五年的嶄新創作。熟悉龐迪克的路由藝術朋友可能這麼提問:何以這五年的作品大大偏離了她十五年來製作的不鏽鋼雕塑呢?儘管其中仍可見到熟稔元素——嫁接異類物種身驅的人頭和手——然系列新作多由樹脂、丙烯酸樹脂和環氧化合物製成,呈現龐迪克不同於以往的清晰手作痕跡。此外,作品顏色亦自早前的黑白色系跳轉為紅色、水綠、深藍、綠、黃;半透明的作品質地隨著光線射角與觀眾的視域移動而變幻萬千。色彩的增添和新媒材的把玩使其作品迸發新的視覺衝擊和情感基調。
 
迫降的命運變奏:以「我的」身體為創作新軸
 
2006 年,龐迪克發現罹患頸椎性脊髓病,這使一慣「以手思考」的龐迪克極為灰心。透過一年來努力的復健與堅強的意志力,龐迪克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然手術與疾病仍然徹底改變了她的工作與生活,如今,在工作室裡,她必須編排各項作品的移動途徑以確保不會傷到自己。重新學習怎麼使用她的雙手亦是重新定義她與藝術創作間的關係,身體對此時的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從八零年代開始,身體就是我的創作主題。」她說:「可現在,主題是『我的』身體。」
 
躍進的主旋律:新作中媒材與色調的革新
 
康復初期,龐迪克了解到她必須找尋無須前往鑄造廠耗、時費力地澆鑄鋼鐵的創作方式。2013 年,她放棄了金屬澆鑄,並展開新的技術探索——環氧樹脂——濕時如泥土般可塑,乾時如石塊。一旦它乾燥,她便開始增補或雕琢;當它終於從爐中成形時,龐迪克便鏤刻、打磨、美化它,直至達到她的理想為止;壓克力則用於製作基座與包殼。她找出如何將這些不同媒材無縫接合的方法;而藝品保存者則在考察質料屬性後向她提供相關建議。
 
色彩也為龐迪克的新作增添了可親性。以照片沖洗的原初色相──洋紅、青色、黃色為基,隨後添上綠、藍、黑、白,便構成了龐迪克的調色板。運用這些「非純色」而非慣常的紅、黃、藍三原色,使她能翻轉一般的視覺預設。龐迪克熱切探索色調在樹脂與壓克力中的轉化,形塑色彩自身的特質與表態。
 
新曲的創生:龐迪克新作中的空間感與戲劇張力
 
龐迪克期望她的作品能擁有自身的空間感,意味著作品在其展出的場域外,能自行拓出一個供觀者沉醉其中的異世界。譬如《靜坐之黃》被置於比例諧和、與雕塑融為一體並成為其領地的基座上。當我們繞雕塑而行,那造型奇異的雕塑,宛若歷經風霜的潦倒之士;從背面觀之,卻成了引人酸楚的棄嬰。觀看視角所致的認知差異誘發了觀者的同理心,並和緩了這可怕造物在人心中竄升的驚駭。
 
受其身體困難的影響,龐迪克新作激盪出的情緒特質比以往更為幽暗。在《顛倒黃綠》中,一個擁有閃亮金臉的人頭被倒吊在裝滿溶液的長方體中,一支意味不祥的插銷取代了他的脖子。它可被視為一個甲醛標本,但死亡卻以一更邪惡的形式迫臨——毫無疑問地,龐迪克創造出宛如戲劇作品裡頭陰鬱的犯罪氛圍。
 
又在《橘粉綠灰》中,水色基座上真人尺寸的橘色腦袋安坐於粉紅腦袋前方;其後承接的是它細小的蛙狀軀體。這些突變、卻逼近人形的異質拼貼結果,宛如我們所置身的、那夢魘般的世界:人人皆自囚於自己的身體裡,被隨時可能傷殘的軀體限制。這是許多人有幸不必面對的殘酷事實,而龐迪克卻須直接與它抗衡,而藝術則是她永不妥協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