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經典作品 納入美國著名藝術機構群典藏

〈麝鼠〉 “Muskrat” ( 2002 - 05 ) 納入「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典藏。

〈送牛奶的人〉“Milkman” ( 1989 ) 與〈酸糖球〉Sourballs  ( 1995 ) 兩件作品進駐「麥克奈美術館」(”Mc Nay Art Museum”,聖安東尼奧,德州) 典藏。

〈紅色盤子 21〉”Red Platter (21)” ( 1994 ) ,〈嘴 66〉”Mouth #66” ( 1996 ) 收入「納榭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達拉斯,德州) 館藏。

羅娜.龐迪克 於弗里德里克梅雅雕塑公園展出

2023 年 10 月,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雕塑公園揭幕其聯展「森之夢:當代樹木雕塑」,展出包括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等共十五位藝術家「受樹木啟發」的當代雕塑。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參展的兩件樹木作品〈福建茶〉( 2003 )、〈雙杜鵑〉( 2006 - 07 ),在銅鑄的精巧樹枝上,果實或枝梢分別被替換為迷你的藝術家微型翻模頭顱與手,組成原始而令人不安的混種生物,追溯了藝術家對身體和心靈轉化的持續探索。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的雕塑作品〈傾斜的黃〉8月於德州布蘭頓美術館展出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傾斜的黃 “Tilted Yellow”,2014-2018,著色樹酯與壓克力 ( PIGMENTED RESIN AND ACRYLIC ),20.3 X 56.2 X 56.2 CM;8 X 22 1/8 X 22 1/8 INCHES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的雕塑作品 “Tilted Yellow” 正於德州奧斯汀的布蘭頓美術館展示中,展覽展出美術館當代最新的收藏,同時包括 霍莉.庫利斯(Holly Coulis),茱莉亞.維赫特爾(Julia Wachtel),英格麗.卡萊姆(Ingrid Calame)等藝術家的作品,展期至 2023 年 8 月 27 日。 
 
藝術家於 2013 年起從不銹鋼轉向新媒材—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模塑料,“Tilted Yellow” ( 2014 - 2018 ) 即為龐迪克首次使用這些媒材的作品之一。 
 
透過融合手工模造、雕刻、鑄造和 3D 列印掃描技術,這尊藝術家的頭顱雕塑擁有細緻的皮膚肌理,緊閉雙眼,以微妙的角度傾斜依靠底座;在透明與不透明間,質地隱約透光,顯示出與此前媒材不同的流動性。介於沈睡、冥想或思考中的頭顱翻模,既是對「自己的身體」的描摹,也是對當前的深思、分身的變形視野,標記藝術家不斷超越的決心。 

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美術館典藏

〈小粉紅藍綠 Small Pink Blue Green〉,2015-17,14.5 X 20 X 21.5 CM|5.7 X 7.9 X 8.5 INCHES,彩色樹脂、壓克力 (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近期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之館藏。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成立於 1973 年,位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便開放所有人免費參觀,為廣泛多樣的觀眾傳遞藝術及文化,在教育方面帶來極重要的貢獻。 

深受卡夫卡及神話的啟發,龐迪克的雕塑圍繞關於禁錮與自由的個人體驗,摻揉著文學性與隱喻性的肢體,以藝術家身體作為創作主軸,她的信念深深鏤刻於這些好似不停轉化、流動的雕塑中。本次獲捐贈的七件作品形式廣泛,包括其經典的頭型雕塑、怪誕的生物雕塑、戶外雕塑以及繪畫作品。 

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個展——九月於 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 登場

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在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的個展於九月登場。羅娜.龐迪克本次於美景宮卡隆廳展出其創作於 1998 -2001 年間的金屬雕塑作品〈猴群〉,該作刻畫數隻猴子環繞嬉戲,部分身體部位則呈現人類身軀及頭部的樣貌,於生動活潑之姿中顯露出陰鬱受苦之貌,表現出藝術家此一時期一貫的創作風格。

同時,羅娜.龐迪克另一件創作於 2006 - 2008 年間的作品〈樹上的頭〉(Head in Tree)則參與該館當代藝術聯展「生長:藝術中的樹」(Grow: The Tree in Art)。該展由藝術史學家暨策展人米羅斯拉夫.哈拉克策劃,聚焦與「樹」有關的藝術作品,呈現人類與自然生態彼此相互構連的複雜關係,以及樹木與植物在其中所扮演的多樣角色。在〈樹上的頭〉一作,藝術家以自己的頭翻模重塑,並結合樹木形體,回應自新石器時代起反覆出現在藝術或神話中的人樹形體,以及人類自我與自然界動植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該展於 9 月 22 日開幕當天,也湧入超過 600 名 VIP 貴賓於羅娜.龐迪克的作品展廳齊聚一堂參加開幕,一同欣賞羅娜.龐迪克的作品!

羅娜.龐迪克作品〈小袋鼠〉、〈貓〉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展出

Rona Pondick 作品〈小袋鼠〉(Wallaby)、〈貓〉(Cat)於拿騷美術館展出(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畫廊代理美國重要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今年下半年透過策展人的規劃及選介,預計於歐美四大美術機構展出。首先登場的是於紐約州拿騷美術館(Nassau County Museum of Art)的展覽「此外其他的世界:藝術中的超自然」(Other Worlds Than This: The Supernatural in Art),藝術家於此展出的〈小袋鼠〉(Wallaby)、〈貓〉(Cat)兩件雕塑作品。同時,藝術家也將於展覽期間於該美術館舉辦一場藝術家座談,分享其自 1980 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的創作生涯。

羅娜.龐迪克 將於 2022 年下半——在四大美術機構展出

美國重要的當代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在今年下半年有非常忙碌的展出行程,全世界當代美術館不斷的關注她的過往和新作,透過策展人的規劃,邀請在四大美術機構展出。包括早期作品〈猴群〉(Monkeys)以及 〈樹中之頭〉(Head in Tree)將在奧地利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的前宮和卡隆大廳現身。〈小袋鼠〉(Wallaby)將於紐約洲拿騷美術館(Nassau County Museum of Art)展出,近年來的〈Color Sculptures〉在開始展出後,受到廣大的回應,在今年八月和十月分別參與位於喬治亞洲 Zuckerman Museum of Art 以及紐約 Hudson Valley MOCA 的展出。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受雜誌 ODDA 採訪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為美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其創作主題圍繞在身體禁錮與思想自由的個人體驗,以其混合性、隱喻性和對人體變化的處理而聞名,在國際知名雜誌 ODDA 與龐迪克深度對談裡,龐迪克分享了她對時間和人性各個面向的解析,以及對我們所在世界的看法。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作品〈小袋鼠〉受 沃克藝術中心 典藏

羅娜・龐迪克於 2007 - 2012 間完成的作品〈小袋鼠〉正式成為全美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的典藏作品。沃克藝術中心原是木材大亨 T.B.沃克 家中的私人藝術收藏,在 1879 年決定對外開放,也讓此家族的私人空間轉變為今日的沃克藝術中心。龐迪克這件經典作品,將與全世界頂尖藝術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賈斯珀.瓊斯(Jasper Johns)、小野洋子(Yoko Ono)和卡拉.沃克(Kara Walker)等人並列其中。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現正於美國納榭雕塑中心 展出

「如果不能與自然之美匹敵,何不加入自然?」──羅娜.龐迪克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作品「樹上的頭」(Head In Tree)現正於美國納榭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的聯展中展出。

羅娜自 90 年代末期起,以自己的頭製作模具,並將自己頭部的雕塑與不同的動植物結合,遙遙回應從新石器時代起便一直反覆在藝術史或神話中出現的人獸、人樹形體。

〈樹上的頭〉(Head in Tree)便是羅娜此一創作時間中,第一個作品實物大小和自己的頭相同的人樹作品。這位翻玩材料的大師與策展人對談時聊到自己的人樹雕塑時說:「啞光粗糙的樹皮與滑順光亮的頭部,形成鮮明對比,光滑的鏡面戲玩自戀的概念,吸引觀眾進入自己的視線……我喜歡看材質對比所呈現的矛盾和隱喻意義!」

羅娜.龐迪克經典作品於德國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展出

德國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展覽「欲說還休 In Aller Munde」(On Everyone’s Lips)甫於十月底正式開幕;該館館藏以現代與當代藝術為主,經常提出深具時代性的展覽命題,是重要的當代歐洲藝術機構。

紐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 1990 年代的代表作《小浴女》(Little Bathers)不僅受邀展出,更擔綱展覽主視覺,率先在德國街頭主演這場齒唇的藝術盛宴,以牙齒的符號與隱喻,引領我們探詢時代洪流中的各種異議 。


展覽資訊:
▎欲說還休 (On Everyone’s Lips)
展期:2020年10月31日- 2021年4月5日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蜷曲的灰〉於路由藝術 B1 展間展出

Image|圖片: Rona Pondick, Curly Grey, Pigmented resin, acrylic, and epoxy modeling compound 51.1 x 46 x 46.4 cm | 20.1 x 18 x 18.3 inches,2016-18|羅娜.龐迪克,蜷曲的灰, 著色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建模、化合物 

Image|圖片: Rona Pondick, Curly Grey, Pigmented resin, acrylic, and epoxy modeling compound 51.1 x 46 x 46.4 cm | 20.1 x 18 x 18.3 inches,2016-18|羅娜.龐迪克,蜷曲的灰, 著色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建模、化合物

|作品介紹

甫獲得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藝術購買獎的路由代理藝術家羅娜.龐迪克,我們可從最新畫冊《羅娜.龐迪克作品集:2013 - 2018 年》揭開這位偉大女性藝術家的風姿萬千、以及她藝術實踐轉向的契機。
 
羅娜.龐迪克作為一名永遠自我革新的探險家,有著跟隨直覺的率性、對材料的鍾情與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使她得以不間斷她追求智性的旅程。而龐迪克熱衷實驗的癖性,使其藝術始終蘊藉多變性格與觀看向度。
 
最新畫冊裡帶來她過去五年的嶄新創作。熟悉龐迪克的路由藝術朋友可能這麼提問:何以這五年的作品大大偏離了她十五年來製作的不鏽鋼雕塑呢?儘管其中仍可見到熟稔元素——嫁接異類物種身驅的人頭和手——然系列新作多由樹脂、丙烯酸樹脂和環氧化合物製成,呈現龐迪克不同於以往的清晰手作痕跡。此外,作品顏色亦自早前的黑白色系跳轉為紅色、水綠、深藍、綠、黃;半透明的作品質地隨著光線射角與觀眾的視域移動而變幻萬千。色彩的增添和新媒材的把玩使其作品迸發新的視覺衝擊和情感基調。
 
迫降的命運變奏:以「我的」身體為創作新軸
 
2006 年,龐迪克發現罹患頸椎性脊髓病,這使一慣「以手思考」的龐迪克極為灰心。透過一年來努力的復健與堅強的意志力,龐迪克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然手術與疾病仍然徹底改變了她的工作與生活,如今,在工作室裡,她必須編排各項作品的移動途徑以確保不會傷到自己。重新學習怎麼使用她的雙手亦是重新定義她與藝術創作間的關係,身體對此時的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從八零年代開始,身體就是我的創作主題。」她說:「可現在,主題是『我的』身體。」
 
躍進的主旋律:新作中媒材與色調的革新
 
康復初期,龐迪克了解到她必須找尋無須前往鑄造廠耗、時費力地澆鑄鋼鐵的創作方式。2013 年,她放棄了金屬澆鑄,並展開新的技術探索——環氧樹脂——濕時如泥土般可塑,乾時如石塊。一旦它乾燥,她便開始增補或雕琢;當它終於從爐中成形時,龐迪克便鏤刻、打磨、美化它,直至達到她的理想為止;壓克力則用於製作基座與包殼。她找出如何將這些不同媒材無縫接合的方法;而藝品保存者則在考察質料屬性後向她提供相關建議。
 
色彩也為龐迪克的新作增添了可親性。以照片沖洗的原初色相──洋紅、青色、黃色為基,隨後添上綠、藍、黑、白,便構成了龐迪克的調色板。運用這些「非純色」而非慣常的紅、黃、藍三原色,使她能翻轉一般的視覺預設。龐迪克熱切探索色調在樹脂與壓克力中的轉化,形塑色彩自身的特質與表態。
 
新曲的創生:龐迪克新作中的空間感與戲劇張力
 
龐迪克期望她的作品能擁有自身的空間感,意味著作品在其展出的場域外,能自行拓出一個供觀者沉醉其中的異世界。譬如《靜坐之黃》被置於比例諧和、與雕塑融為一體並成為其領地的基座上。當我們繞雕塑而行,那造型奇異的雕塑,宛若歷經風霜的潦倒之士;從背面觀之,卻成了引人酸楚的棄嬰。觀看視角所致的認知差異誘發了觀者的同理心,並和緩了這可怕造物在人心中竄升的驚駭。
 
受其身體困難的影響,龐迪克新作激盪出的情緒特質比以往更為幽暗。在《顛倒黃綠》中,一個擁有閃亮金臉的人頭被倒吊在裝滿溶液的長方體中,一支意味不祥的插銷取代了他的脖子。它可被視為一個甲醛標本,但死亡卻以一更邪惡的形式迫臨——毫無疑問地,龐迪克創造出宛如戲劇作品裡頭陰鬱的犯罪氛圍。
 
又在《橘粉綠灰》中,水色基座上真人尺寸的橘色腦袋安坐於粉紅腦袋前方;其後承接的是它細小的蛙狀軀體。這些突變、卻逼近人形的異質拼貼結果,宛如我們所置身的、那夢魘般的世界:人人皆自囚於自己的身體裡,被隨時可能傷殘的軀體限制。這是許多人有幸不必面對的殘酷事實,而龐迪克卻須直接與它抗衡,而藝術則是她永不妥協的回應。

恭喜美國知名雕塑家羅娜.龐迪克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

e2505ae8-1c20-40e2-992d-7635874e65e6.jpg

該學會的藝術購買計劃始於 1946 年,目標是將才華橫溢的當代美國藝術家之作品展示於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而自該計劃啟動以來,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已花費將近 500 萬美元購買了超過 1200 多件的藝術品。 

路由藝術 相當榮幸地曾於今年初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羅娜.龐迪克的雕塑作品,而她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的作品,目前正於學會舉辦之「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Visual Arts」中展出,並將續展於 5 月下旬開幕的「Ceremonial Exhibition: Work by New Members and Recipients of Awards」。

羅娜.龐迪克作品 〈樹上的頭〉於美國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展出

展覽介紹 | Exhibition

於 1952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自 1984 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畫廊舉辦了多次個展,雕塑作品被收錄在 200 多個聯展中,同時作品也曾收藏於全球各大機構,包括劍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oM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等。其中一件於 2006-2008 年間完成的雕塑作品「Head in Tree」近日展出於美國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這間位於達拉斯藝術區的中心地帶的雕塑中心,為世界數一數二收藏現代雕塑作品美術館,擁有300多件傑作,如 de Kooning,di Suvero,Giacometti,Hepworth,Kelly,Matisse,Miró,Moore,Picasso,Rodin,Serra等等。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於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畫廊盛大展出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羅娜.龐迪克官網 Rona Pondick's official website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羅娜.龐迪克官網 Rona Pondick's official website

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成立於 1898 年,由美國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建築師、作曲家與作家組成,早期成員包含知名印象派畫家威廉・馬里特.切斯、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作家馬克.吐溫與伊迪絲.華頓等。透過獎項頒發、藝術品與手稿展示、新興音樂劇演出資助及藝術品購買並捐贈至全國各大博物館等方式,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期許能促進國內文學、音樂與美術蓬勃發展。 

今年 3 月 5 日至 4 月 5 日,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將從該學會成員提名的 150 多位創作者中,精選出 28 位當代藝術家的繪畫、雕塑、錄像、攝影與紙上作品,於頗負盛名的奧杜邦台歷史區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畫廊展出。路由藝術所代理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即是獲選的藝術家之一,參觀民眾不僅能透過此展覽,看見其追求知識、理解萬物的渴望,更能親身感受其雕塑作品的實驗性的創新勇氣與豐富多變的獨特魅力。

羅娜.龐迪克作品《狗》於加拿大雷米現代藝術館展出

加拿大雷米現代藝術館將於 2019 年 10 月 5 日至 2020 年 3 月 22 日舉辦索納班德家族收藏展,索納班德家族為深具影響力的藝術經紀人,由伊萊亞娜.索納班德(1914 - 2007)、麥可.索納班德(1900 - 2001)夫婦及養子安東尼歐.霍曼共同經營,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

因對藝術家充滿信任與信心,索納班德家族經常於藝術家早期的職業生涯中幫助他們,並協助在歐洲創作的美國藝術家及在美國創作的歐洲藝術家進行交流且開拓新市場,索納班德家族對藝術家的發掘與支持進而影響當代藝術的發展,包括普普主義、極簡主義、概念主義、新寫實主義、貧窮藝術、新表現主義、新幾何概念主義、攝影概念主義等。

這次於雷米現代藝術館展出的索納班德家族收藏展,展出 100 多件來自 67 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了70年的藝術創作脈絡,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的作品《狗》也參與了這次的展出。這檔收藏展首次於加拿大展出,更是北美地區迄今最完整的展示。

羅娜.龐迪克作品《花崗岩床》受邀於耶魯大學永久典藏

Pondick_Granite_-Bed_01.jpg

預計將在路由藝術展出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她的作品〈花崗岩床|Granite Bed〉受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紐黑文校區邀請,將在校園內永久展出。這件雕塑作品距離拜內克古籍善本圖書館(The 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和野口雕塑花園(Noguchi Sculpture Garden)不到300公尺處,且鄰近藝術家亞歷山大・考爾德的作品〈絞架和棒棒糖|Gallows and Lollipop〉。
    
在這件花崗岩作品上,羅娜以手寫文字「我想要的」佈滿整個表面,表達人類對慾望的追求:『「渴望」是一種基本願望,一種推動我們生活的願望。我們的願望來自深刻和淺薄的情感和慾望,它們對人類行為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想要什麼?另一個人? 吃?錢?權力?........想要的是基礎;人類情感的基石。但是,一旦「我想要」這些詞語脫離了背景,我們如何為它們賦予意義呢?你認為你知道想要什麼,但是我們呢?慾望的對像是什麼?慾望本身是什麼?』2018年9月20日耶魯大學將為這件永久典藏的作品進行開幕儀式,此作品將做為該校的永久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