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龐迪克作品〈迷你黑傑克〉現正展出於南波希米亞畫廊——6月8日至11月11日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迷你黑傑克,2011-22,青銅、烤漆,獨件,47 x 24 x 27 in | 119.38 x 60.96 x 68.58 cm
NUNU FINE ART 非常欣喜地——向各位分享許多關於路由藝術家的好消息。我們的藝術家除了持續創作,也因其精彩的藝術作品和創作概念冉冉生輝,而不斷受到多位策展人及藝術機構所青睞,將作品繼續推送至世界各地展演。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迷你黑傑克,2011-22,青銅、烤漆,獨件,47 x 24 x 27 in | 119.38 x 60.96 x 68.58 cm
本次展出的淵源來自 2023 年夏季,闕巧涵於路由藝術 紐約的首次個展「親密遊戲」(Intimate Play)。闕巧涵以動物和難以預測的型態描繪人體形象,以獨特的筆觸挑戰女性身體和性別規範的限制,喚起從父權中解放的感覺。展覽中的畫作與筆觸,深深吸引了策展人愛達 · 比安卡 · 巴拉馬奇(Aida Bianca Balamaci)的目光。在策展人的熱情與積極邀請之下,才能促成這次的群展。
本次群展於 3 月 8 日國際婦女節當日開幕,涵蓋7位國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路由藝術的藝術家闕巧涵,還有安吉拉 · 奇納(Angela China)、霍爾滕西亞 · 米 · 卡欽(Hortensia Mi Kachin)、安娜 · 瑪麗亞 · 莫拉爾(Ana Maria Morar)、瑪麗亞娜 · 克羅邁爾(Mariana Cromeyer)、艾卡特琳娜 · 薩夫切恩科(Ekatherina Savtchenko)和娜娜 · 阿菲亞(Nana Afya)。她們以獨特的聲音在兼具包容和權力的藝術對話中,跨越國籍與文化,討論當今女性意識、母性和創造力的現狀。
—
GODDESSES, AMAZONS, & MOTHERS
|地點: Brâncuşi Gallery (200 East 38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16)
|時間: 2024.03.08 - 2024.04.12
群展「PASCAMASA」為印尼當地重要策展人所策劃之當代印尼藝術展覽,主要挑選 12 位深耕印尼的當代藝術家們,呈獻主題反映「後」時代議題影響之下,文化論述的近期發展。法蘭西斯卡期望透過雕塑與裝置藝術作品進行全球生態的內省,並提倡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其作品獲印尼當地知名報紙《羅盤報》大篇幅報導。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版次 : Edition of 3 + 1 AP ( 藝術家自藏版 ),26.67 x 31.75 x 11.75 cm;10 1/2 x 12 1/2 x 4 5/8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不鏽鋼 ( Stainless steel ),版次 : Edition of 3 + 1 AP ( 藝術家自藏版 ),26.67 x 31.75 x 11.75 cm;10 1/2 x 12 1/2 x 4 5/8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塑膠、聚酯薄膜與玻璃罐 ( Plastic, mylar, and glass jar ),共52顆於罐內 ( 52 elements in glass jar ),版次 : Edition of 9 + 3 APs ( 藝術家自藏版 ),35 x 24.13 x 24.13 cm;13 ¾ x 9 ½ x 9 ½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著色環氧樹脂與木作盤具 ( Pigmented epoxy and wooden bowl ),獨件 ( Unique ),20.32 x 40.64 x 40.64 cm/8 x 16 x 16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瓶子、印度墨,顏料與石墨於桑皮紙上 ( Flasche, india ink, pigment and graphite on mulberry paper ),10 3/4 x 12 3/4 inches
.〈麝鼠〉 “Muskrat” ( 2002 - 05 ) 納入「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典藏。
.〈送牛奶的人〉“Milkman” ( 1989 ) 與〈酸糖球〉Sourballs ( 1995 ) 兩件作品進駐「麥克奈美術館」(”Mc Nay Art Museum”,聖安東尼奧,德州) 典藏。
.〈紅色盤子 21〉”Red Platter (21)” ( 1994 ) ,〈嘴 66〉”Mouth #66” ( 1996 ) 收入「納榭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達拉斯,德州) 館藏。
Photo credit: Miku Sekimoto
佩塔.科因/Petah Coyne
Photo credit: Miku Sekimoto
佩塔.科因/Petah Coyne
Photo credit: Miku Sekimoto
佩塔.科因/Petah Coyne
Photo credit: Miku Sekimoto
佩塔.科因/Petah Coyne
Photo credit: Christopher Burke
美國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NMWA)在閉館兩年後重新開幕,首展「無限可能」展出佩塔.科因在內共十三位藝術家的雕塑,旨在慶祝女性藝術家們不斷再定義的當代雕塑,由 20 世紀中發展至今的規模和多元物質性。 科因展出以莒哈絲為靈感的新作:〈無題#1458〉 (如圖)與博物館典藏。
—
閱讀訪談全文於《Cultured Magazine》:https://www.culturedmag.com/article/2023/10/23/female-sculpture-national-womens-museum
更多資訊請見「無限可能」(THE SKY'S THE LIMIT)展覽官網:https://nmwa.org/exhibitions/the-skys-the-limit/
安娜.特蕾莎.巴博札/ANA TERESA BARBOZA AND RAFAEL FREYRE,5 種來自蘭巴耶克區的植物染料|5 TINTES VEGETALES DE LAMBAYEQUE (5 VEGETABLE DYES FROM LAMBAYEQUE) , (2017);LOOM WOVEN TAPESTRY EMBROIDERED WITH SHEEP'S WOOL DYED WITH NATURAL PIGMENTS,180 X 280 X 250 Cm;70 7/8 X 110 1/4 X 98 7/16 INCHES
秘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札甫於智利聖地牙哥舉辦的紡織藝術雙年展中,展出她和伴侶拉斐爾.弗里爾共同創作的織品。展作〈5 種來自蘭巴耶克區的植物染料 〉由棉線與羊毛線編織成掛毯, 探索秘魯北部沿岸地區中自然環境與文明的交織疊合。
卡斯帕爾.波恩/Kasper Bonnén,慶祝丹麥加入錯綜複雜的歐洲共同體50周年|In Celebrat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Denmark's Entry into the Labyrinthine European Communities , (2023)
2023 年 10 月,丹麥議會發表卡斯帕爾.波恩的創作《慶祝丹麥加入錯綜複雜的歐洲共同體50周年》(In Celebrat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Denmark's Entry into the Labyrinthine European Communities)。 作品結合城市、市場、軍事行動、條約、海報、政治場景等圖像,和由波恩邀請六位不同國籍藝術家的創作。 波恩在演說中表示,該作品反映歐盟成長中引發的新合作、新問題、新解決方案和新認同危機;提問「我們真的有一個共同體嗎?」並旨在捕捉拼貼般的流動性,強調在多樣性中合作的重要性。
圖片為 HALLE 14 當代藝術中心所有|BÜRO FÜR FOTOGRAFIE, LEIPZIG 2023
德國萊比錫 HALLE 14 當代藝術中心的聯展「全貌」(Das Grosse Tableau/ The Big Picture),探討了知識、視覺、藝術和科學之間的聯繫,強調觀看如何引導認知,以及地圖等工具如何幫助抽象資訊具象化。古巴藝術雙人組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和 阿拉姆娜・孔蒂諾 展精密裁切的紙雕乍見冷凝,實由研究演繹的美學形式,涉及龐雜的跨學科調研田野;藉由受統計數據啟發的抽象景觀,探索藝術是否能夠為交織的人類經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塗漆青銅 ( Painted bronze ),獨件/Unique,76.2 x 68.58 x 91.44 cm/30 x 27 x 36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塗漆青銅 ( Painted bronze ),獨件/Unique,76.2 x 68.58 x 91.44 cm/30 x 27 x 36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塗漆青銅與石 (Painted Bronze and rocks),獨件/Unique,71.12 x 38.1 x 35.56 cm/28 x 15 x 14 in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塗漆青銅與石 ( Painted Bronze and rocks ),獨件/Unique,71.12 x 38.1 x 35.56 cm/28 x 15 x 14 in
2023 年 10 月,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雕塑公園揭幕其聯展「森之夢:當代樹木雕塑」,展出包括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等共十五位藝術家「受樹木啟發」的當代雕塑。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參展的兩件樹木作品〈福建茶〉( 2003 )、〈雙杜鵑〉( 2006 - 07 ),在銅鑄的精巧樹枝上,果實或枝梢分別被替換為迷你的藝術家微型翻模頭顱與手,組成原始而令人不安的混種生物,追溯了藝術家對身體和心靈轉化的持續探索。
手工玻璃、絲綢緞帶、流蘇、玻璃展示櫃 ( Hand-blown glass flower, velvet ribbon, tassels, glass vitrine ),版次 : 1/8版 + 2APs ( 藝術家自留版 ),30 x 22.9 x 22.9 cm;11 3/4 x 9 x 9 inches
手工玻璃、絲綢緞帶、流蘇、玻璃展示櫃 ( Hand-blown glass flower, velvet ribbon, tassels, glass vitrine ),版次 : 1/8版 + 2APs ( 藝術家自留版 ),22.9 x 22 x 22 cm/9 x 8.66 x 8.66 inches
手工玻璃、絲綢緞帶、流蘇、玻璃展示櫃 ( Hand-blown glass flower, velvet ribbon, tassels, glass vitrine ),版次 : 1/8版 + 2APs ( 藝術家自留版 ),25 x 20 x 20 cm/9.84 x 7.87 x 7.87 inches
佩塔・科因(Petah Coyne)的三件玻璃作品,目前正於波蘭索波特的 State Gallery of Art 展出,聯展「Glasstress Sopot: Unveiled Realities」展期至 2023 年 10 月 22 日。三件展作均曾於 2015 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的衛星展中展出,以手工玻璃花及鐘罩製作,向不同時空地域上、具備文學和政治影響力的女性:凱薩琳大帝、慈禧太后、艾蓮納.費倫德(Elena Ferrante)致意。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傾斜的黃 “Tilted Yellow”,2014-2018,著色樹酯與壓克力 ( PIGMENTED RESIN AND ACRYLIC ),20.3 X 56.2 X 56.2 CM;8 X 22 1/8 X 22 1/8 INCHES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的雕塑作品 “Tilted Yellow” 正於德州奧斯汀的布蘭頓美術館展示中,展覽展出美術館當代最新的收藏,同時包括 霍莉.庫利斯(Holly Coulis),茱莉亞.維赫特爾(Julia Wachtel),英格麗.卡萊姆(Ingrid Calame)等藝術家的作品,展期至 2023 年 8 月 27 日。
藝術家於 2013 年起從不銹鋼轉向新媒材—樹脂、壓克力、環氧樹脂模塑料,“Tilted Yellow” ( 2014 - 2018 ) 即為龐迪克首次使用這些媒材的作品之一。
透過融合手工模造、雕刻、鑄造和 3D 列印掃描技術,這尊藝術家的頭顱雕塑擁有細緻的皮膚肌理,緊閉雙眼,以微妙的角度傾斜依靠底座;在透明與不透明間,質地隱約透光,顯示出與此前媒材不同的流動性。介於沈睡、冥想或思考中的頭顱翻模,既是對「自己的身體」的描摹,也是對當前的深思、分身的變形視野,標記藝術家不斷超越的決心。
荷蘭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Kees Goudzwaard)正於愛爾蘭駐村中。
這幾個月 Kees 待在距離漁村格蘭多爾(Glandore)約兩英里、遺世獨立的石造屋舍中生活、創作,被廣袤起伏的曠野,壯闊的大西洋和遠處的島嶼環繞。
Kees 參與的是約瑟夫與安妮.亞伯斯基金會(The Josef and Anni Albers Foundation )的愛爾蘭駐村計畫。該基金會致力通過展覽、出版物、教育和外展等方式,延續這對藝術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伴侶:安妮和約瑟夫.阿爾伯斯的藝術視野和價值觀。 安妮·亞伯斯(Anni Albers, 1899 - 1994)公認是20世紀最具開創性的織品藝術家之一,為傳統工藝注入現代主義概念;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 1888 - 1976)則以其抽象繪畫以及色彩研究,影響了極簡主義 、色域繪畫、抽象繪畫,曾任職美國黑山學院和耶魯大學,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美學與思想遺產,並持續透過基金會造福藝術家群體。
BAT 藝術織品雙年展(La Bienal de Arte Textil),即將於9月於智利舉辦的,透過展出拉丁美洲藝術家的作品,慶祝傳統織品的當代詮釋,並為這種藝術語言帶來嶄新的對話。
秘魯藝術家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Ana Teresa Barboza)曾數度於路由藝術台北的個展、聯展中展出,也將於參與這個藝術盛事,展出獨樹一幟的複合媒材掛毯、編織和刺繡作品,揭露人與生態網絡的深層關係。
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
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近期獲邀參與由策展人、藝術史學家聖地亞哥.馬丁內斯所策劃的聯展「空間詩學」。該展覽邀集五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其創作實踐,呈現當代藝術對於空間與雕塑性的多樣探討,自 3 月 7 日至 4 月 15 日於西班牙桑坦德市阿雷納萊斯文化中心展出。巴博扎長期以來結合祕魯當地原住民傳統編織方式,以當代藝術的手法探討人類與環境自然的關係。本展作品延續此一創作脈絡,透過啟發自當地自然環境的元素,創作出深具環境意涵與溫暖詩意的編織作品。
圖片為藝術家所有
當代繪畫大師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1956 年生於北愛爾蘭。早期創作關注戰爭遺緒,近年以抽象油畫著稱,透過大量油彩反覆堆疊、刮除,創造出鮮明而濃厚的色彩肌理,展現作品所蘊藏的濃烈情感。近期,迪克森兩件代表性油畫作品〈殺光他們全部讓佛祖去處理吧〉(”Kill 'em all and Let Buddah sort 'em out”, 2004 - 2007)與〈第六號〉(2009),獲愛爾蘭休雷恩現代美術館典藏。該館創立於 1908 年,為愛爾蘭當地首屈一指的現代美術館。屢次獲典藏的兩件作品也將於該館「新進典藏展」展出至今年 8 月 30 日止。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印尼藝術家阿里.貝瓦吉(Ari Bayuaji),曾在 2021 年於路由藝術展出的環境永續創作計畫「編織海洋」(Weaving the Ocean),過去三年已獲邀於全球數十個地點展出,該計畫近期獲美國約翰甘迺迪藝術中心邀請自 4 月 4 日至 16 日於著名「奔流藝術節」期間展出。該計畫為藝術家自 2020 年初,與家鄉峇里島居民合作,回收海岸邊的廢棄塑料,清理、抽絲後編織為一件件柔和色彩、溫暖平靜的編織藝術作品。該計畫不僅富有深刻的環境永續意涵,同時也在疫情期間建立起深具韌性的創作互助社群,意義深遠。
〈小粉紅藍綠 Small Pink Blue Green〉,2015-17,14.5 X 20 X 21.5 CM|5.7 X 7.9 X 8.5 INCHES,彩色樹脂、壓克力 (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的七件作品,近期獲捐贈為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之館藏。赫伯特・F・強森藝術博物館成立於 1973 年,位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便開放所有人免費參觀,為廣泛多樣的觀眾傳遞藝術及文化,在教育方面帶來極重要的貢獻。
深受卡夫卡及神話的啟發,龐迪克的雕塑圍繞關於禁錮與自由的個人體驗,摻揉著文學性與隱喻性的肢體,以藝術家身體作為創作主軸,她的信念深深鏤刻於這些好似不停轉化、流動的雕塑中。本次獲捐贈的七件作品形式廣泛,包括其經典的頭型雕塑、怪誕的生物雕塑、戶外雕塑以及繪畫作品。
〈心跳 Heartbeats〉,2019,油彩、壓克力於畫布|152.5 x 152.5 cm|60 x 60 inches(照片由藝術家提供)
很高興跟大家宣布,多次於路由藝術展出的英國與菲律賓混血藝術家瑪雅・海薇作品〈心跳〉,獲桃園市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瑪雅・海薇的畫作中,常有著特殊的靜謐與疏離氛圍,場景介於虛幻與現實間,她在超現實畫派和都會寫實中樹立了另一種特有的平衡,不合時宜的物件卻組湊出極為和諧微妙的夢境空間。
在本件作品〈心跳〉中,瑪雅將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 新町橋〉(Hodogaya Station and Shinkame Bridge)作為某種類似佈景的物件安插其中。然而,瑪雅卻以不同角度的透視、毫不掩飾地將佈景當作另一個維度空間地入口,又以相近色調與某程度地平面性將前後景巧妙結合,讓畫中三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與日本江戶時代鬧市在分明地疏遠間卻有著不言而喻的情感連結。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阿瓜斯卡連特斯〉於長青護理之家(照片由長青護理之家提供)
多年來,林先生的行動美術館,積極典藏優秀當代藝術作品,並將其捐贈與國內眾多醫療與文化教育機構,藉此將當代藝術作品推廣至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讓更多人能有機會在生活中接觸藝術作品,並透過當代藝術與美學的薰陶,促成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與內心的療癒。
祕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長期以來,結合不同的創作媒材與手法,關注祕魯當地環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其 2021 年的作品〈阿瓜斯卡連特斯〉(Aquas Caliente)即是藝術家結合於祕魯當地所拍攝影像與傳統原民掛毯編織手法交織而成,透過照片中的地質與水文層理,延伸成為編織物的顏色線條,讓作品中視覺與觸覺的質彼此延伸、對話。
「德果茵收藏」展場空間(Ivonne Zijp 攝,德果茵收藏提供)
今年秋天剛於路由藝術舉辦個展的荷蘭藝術家 基斯.古祖瓦德(Keez Goudzwaard),在台期間感受眾多台灣朋友對其作品的喜愛。返回荷蘭後,也馬不停蹄地接著投入下一檔於「德果茵收藏」私人美術館的展覽籌備工作,該展覽預計於 2023 年 1 月 14 日開幕至 4 月 16 日止。
「德果茵收藏」為荷蘭重要私人收藏機構,該機構由收藏家兼藝術家馬攸廉.德.果茵及彼得.喬登所創立,自 2010 年起,逐步開展其重要當代藝術作品收藏的工作,至今已有超過數百件作品典藏,並以荷蘭阿納姆市中心一處前身為銀行的歷史建築作為展示作品的私人美術館。
基斯.古祖瓦德本次展出作品,包含多樣創作媒材手法如絹印畫作、Riso 印刷、以及其最為著稱的油畫作品。展出作品年代則囊括早期作品如〈圓圈〉(”Circle” , 1990)以及今年新近完成的作品〈差距與點〉(”Gaps and Dots” , 2022),透過藝術家創作生涯具代表性的作品,呈現藝術家創作發展中的靈光與細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