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裝置藝術家與攝影師佩塔.科因名列新書《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Phaidon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Phaidon 官方網站 official website

《偉大的女性藝術家》(Great Women Artists)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女性藝術家書籍,網羅超過 400 件引人入勝的藝術品、並展示了五個世紀以來令人著迷的女性創造力:佩塔.科因(Petah Coyne),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都名列其中。在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市場中,以往多被忽視的女性藝術家正以不可抵擋之姿崛起,並逐步獲得認可價值。

書中不僅引介藝術家的代表作,更穿插簡短評述,巧妙地揭示了一個饒富興味的藝術史,更為這個時代開闢了多元發聲的蹊徑。一如《紐約客》點評:“真正的改變上演中,女性藝術家的名字在今日被人提起。儘管如此,女性才正要覺醒。Nunu Fine Art 與您一同見證,女性大放異彩的時刻到來。

恭喜美國知名雕塑家羅娜.龐迪克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

e2505ae8-1c20-40e2-992d-7635874e65e6.jpg

該學會的藝術購買計劃始於 1946 年,目標是將才華橫溢的當代美國藝術家之作品展示於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而自該計劃啟動以來,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已花費將近 500 萬美元購買了超過 1200 多件的藝術品。 

路由藝術 相當榮幸地曾於今年初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羅娜.龐迪克的雕塑作品,而她榮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藝術購買獎的作品,目前正於學會舉辦之「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Visual Arts」中展出,並將續展於 5 月下旬開幕的「Ceremonial Exhibition: Work by New Members and Recipients of Awards」。

羅娜.龐迪克作品 〈樹上的頭〉於美國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展出

展覽介紹 | Exhibition

於 1952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藝術家羅娜.龐迪克,自 1984 年以來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畫廊舉辦了多次個展,雕塑作品被收錄在 200 多個聯展中,同時作品也曾收藏於全球各大機構,包括劍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oM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等。其中一件於 2006-2008 年間完成的雕塑作品「Head in Tree」近日展出於美國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這間位於達拉斯藝術區的中心地帶的雕塑中心,為世界數一數二收藏現代雕塑作品美術館,擁有300多件傑作,如 de Kooning,di Suvero,Giacometti,Hepworth,Kelly,Matisse,Miró,Moore,Picasso,Rodin,Serra等等。


美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作品於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之畫廊盛大展出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羅娜.龐迪克官網 Rona Pondick's official website

圖片來源|Image Credit: 羅娜.龐迪克官網 Rona Pondick's official website

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成立於 1898 年,由美國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建築師、作曲家與作家組成,早期成員包含知名印象派畫家威廉・馬里特.切斯、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作家馬克.吐溫與伊迪絲.華頓等。透過獎項頒發、藝術品與手稿展示、新興音樂劇演出資助及藝術品購買並捐贈至全國各大博物館等方式,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期許能促進國內文學、音樂與美術蓬勃發展。 

今年 3 月 5 日至 4 月 5 日,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將從該學會成員提名的 150 多位創作者中,精選出 28 位當代藝術家的繪畫、雕塑、錄像、攝影與紙上作品,於頗負盛名的奧杜邦台歷史區美國藝術與文學學會畫廊展出。路由藝術所代理之藝術家羅娜.龐迪克即是獲選的藝術家之一,參觀民眾不僅能透過此展覽,看見其追求知識、理解萬物的渴望,更能親身感受其雕塑作品的實驗性的創新勇氣與豐富多變的獨特魅力。

台灣藝術家許哲瑜作品《副本人》榮幸受邀參與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 / Berlin 2020

圖|Image: 副本人 Single Copy,單頻道錄像、玻璃纖維雕塑Single channel video, FRP sculpture,                                                 21'17'',2019,1/6+2AP

圖|Image: 副本人 Single Copy,單頻道錄像、玻璃纖維雕塑Single channel video, FRP sculpture,21'17'',2019,1/6+2AP

今年「相遇國際錄像藝術節」將於巴黎羅浮宮、大皇宮和龐畢度中心盛大展開。作為歐洲指標性錄像藝術平台,致力於動態影像的當代實踐與批判,各國電影/當代藝術/數位藝術工作者、學者、客席策展人、藝文組織要角齊聚一堂,藉辯論、圓桌會議、論壇、計畫性創作等多元形式,企圖建構教育轉向的多義性展演,以此作為遊走異質媒材與邁向諸眾的終極手段。

而甫獲得 2019「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賞」的台灣藝術家許哲瑜,其作品〈副本人〉更榮幸受邀參展。許哲瑜使影像投映與雕塑形式雜交,蘊藉其得天獨厚、沾染荒謬況味的表徵手法,傳遞著疏離、陌異的視覺語言,進一步操演鎔鑄社會時事和藝文情事的開放性演繹。

彼得・辛莫曼畫冊由路由藝術與德國 Leopold-Hoesch-Museum 合作出版

圖|Image: 彼得.辛莫曼的最新畫冊《抽象》Peter Zimmermann’s latest catalog “Abstractness”

圖|Image: 彼得.辛莫曼的最新畫冊《抽象》Peter Zimmermann’s latest catalog “Abstractness”

德國藝術大師彼得.辛莫曼的最新畫冊《抽象性》(Abstractness)是由路由藝術與位於德國迪倫的 Leopold-Hoesch 博物館合作出版。在此畫冊中,我們可以看見在早期創作生涯中,藝術家如何以環氧樹脂畫《米其林》與《多語者》展示圖像是怎麼讓人們走入更寬廣的世界、同時又限縮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並進一步了解彼得.辛莫曼在九零年代早期,對數位媒體發展與大眾藝術複製的反思,以及對影像如何形塑我們與藝術間的關係、新的再現可能如何形塑我們的想像力的探索。

為了提供民眾更多欣賞辛莫曼的作品並了解其創作概念的管道,路由藝術非常榮幸能與 Leopold-Hoesch 博物館攜手推出此畫冊,並在此書中收錄彼得.辛莫曼的早期精彩作品與數件當期的精選創作。

佩塔.科因於邁阿密弗羅斯特藝術博物館舉辦講座

Petah Coyne.1.jpg

弗羅斯特藝術博物館為南弗羅里達州最大型的學術型藝術博物館之一,提供超越文化與時間界線的世界級藝術作品,弗羅斯特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共有 6000 餘件作品,其中包含美術館的代理強項—— 1960 到 1970 年代的美國印刷藝術、攝影作品、西元前 200 年至 500 年的前哥倫比亞時期藝術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當代藝術作品。

2004 年至今,弗羅斯特藝術博物館每年皆會在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期間舉辦早餐盛宴,民眾可在此活動中免費參加著名雕刻藝術家的講座,也會有雕塑公園及展覽的導覽,而此活動今年來到第 15 屆,羅斯特藝術博物館邀請到同時身兼當代雕刻家及攝影師身份的佩塔.科因作為講師,不論是佩塔從天花板懸吊亦或者是放置於地版上的作品,皆充滿著精巧的細節,而佩塔.科因使用熔融蠟、絹花、奢華的織物和動物標本等等多樣化媒材,展現出歌德風格的敘事卻同時帶有洛可可的影子。

佩塔的作品被許多美術館永久收藏,例如:MoM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等等大型機構,同時榮獲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ward, thre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Awards,以及 The Pollock-Krasner Foundation Award 等美國知名藝術獎項。

安娜.特蕾莎.巴博扎於 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駐村創作

成立於 1976 年的 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為國際手工編織掛毯中最著名的工作坊以及創造機構,其致力將編織掛毯的藝術發揚光大,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承襲自 15 世紀的編織技法,積極與當代著名的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合作,將編織傳統文化保存並創新,雪梨歌劇院建築師約恩.烏松、英國抽象藝術家帕特里克.赫倫、澳洲著名畫家阿圖.博伊德等知名創作者都曾與 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合作過。

儘管當代掛毯藝術逐漸復興並於全球蓬勃發展,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仍保持在國際領導者的地位,並於澳洲國內各地舉辦展覽,其生產的掛毯更被許多公共或私人機構所收藏,如澳洲國家美術館、雪梨歌劇院、墨爾本藝術中心、國會大廈等。本月於路由藝術《直指心中的無懼: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中展出的秘魯藝術家安娜.特蕾莎.巴博扎近日也受邀至 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進行駐村創作,藝術家安娜的作品經常將傳統編織與繪畫、攝影等媒材結合,這樣創作概念正與 Australian Tapestry Workshop 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讓傳統織品有了當代創新的樣貌。

艾佛雷多和伊莎貝爾.阿奎禮贊作品於韓國釜山雙年展展出

過去幾年,韓國釜山雙年展皆於釜山引人入勝的海邊舉辦,結合藝文與自然環境,創立出獨一無二的展覽形態。

2019 年的釜山雙年展海洋藝術節以《回顧與人類共存的自然與生態》為主題,探討近幾年全球熱議的環境議題,試圖藉由雙年展傳達對自然生態的關懷,不僅將環境議題擴展至個人、社會及人類三個領域,更將揭開檢視深埋於表面下的傷痕。

此次雙年展展出近12個國家、20位藝術家與團隊的21件藝術作品,菲律賓藝術家艾佛雷多和伊莎貝爾.阿奎禮贊也以他們獨有的裝置藝術參與這場盛會。

羅娜.龐迪克作品《狗》於加拿大雷米現代藝術館展出

加拿大雷米現代藝術館將於 2019 年 10 月 5 日至 2020 年 3 月 22 日舉辦索納班德家族收藏展,索納班德家族為深具影響力的藝術經紀人,由伊萊亞娜.索納班德(1914 - 2007)、麥可.索納班德(1900 - 2001)夫婦及養子安東尼歐.霍曼共同經營,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

因對藝術家充滿信任與信心,索納班德家族經常於藝術家早期的職業生涯中幫助他們,並協助在歐洲創作的美國藝術家及在美國創作的歐洲藝術家進行交流且開拓新市場,索納班德家族對藝術家的發掘與支持進而影響當代藝術的發展,包括普普主義、極簡主義、概念主義、新寫實主義、貧窮藝術、新表現主義、新幾何概念主義、攝影概念主義等。

這次於雷米現代藝術館展出的索納班德家族收藏展,展出 100 多件來自 67 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了70年的藝術創作脈絡,藝術家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的作品《狗》也參與了這次的展出。這檔收藏展首次於加拿大展出,更是北美地區迄今最完整的展示。

彼得 · 辛莫曼於德國辛德爾芬根城市美術館舉辦個展

彼得.辛莫曼近期的作品現正於德國辛德爾芬根城市美術館展出。身為當代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他時常結合複雜的圖像演算法與實體媒材如樹脂、壓克力和油彩進行創作。其乍看抽象的圖像其實是經過數位影像精密計算,進而以畫布、筆刷逐層模擬完成。

彼得也不斷嘗試新型媒材,本次個展除他具有高度辨識性的樹脂繪畫,更呈現了他紀錄其創作過程的動畫影像,以及一件用貼紙創作卻看似 3D 牆面、貫穿成個展場的大型作品。此盛大的個展佔據了 11 間展間,涵納多種媒材、一同建構其整體的創作理念。

阿里・貝瓦吉受邀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展出

〈臉|The Face〉,炭筆於紙|Charcoal on paper,130 x 150 cm|51 x 59 inches,2018

〈臉〉|The face,炭筆於紙 ( Charcoal on paper ),130 x 150 cm/51 x 59 inches,2018

旅居蒙特婁的印尼藝術家阿里.貝瓦吉(Ari Bayuaji)受到「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邀請,挑戰於場域內長達 98 公尺的狹長空間中裝置一系列作品。此次展覽包括貝瓦吉本人尤善的雕塑裝置、繪畫與紙上作品等,經用不同的媒材呈現名為「自畫像」的個展。展覽將在明年的 1 月 17 日盛大開幕。

鄭婷婷於2018年青年策展人計畫《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展出

圖片由藝術家與何兆南提供|Photo credit to Artist & South Ho

圖片由 藝術家 與 何兆南 提供

自 2014 年以來,青年策展人計畫成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年度盛事,其宗旨為探索當代藝術展覽的意義及創造新的策展可能性。香港藝術家鄭婷婷在今年的獲獎展覽之一《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展出其作品,主題圍繞日常觀察及對個人回憶的重新想像。由陳子澂、張瀞尹策劃的展覽《林中的樹倒下而沒有人在》,其標題源於古老的哲學難題,試圖探討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否僅侷限於人類可用的感官總和,而非物質本體的總體。  展覽中的作品聚焦於藝術家對認知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與連結,或質疑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或探索其作為個體或藝術家的經歷。

佩塔・科因 榮獲布魯斯博物館第10屆藝術榮譽獎

〈無題#1408 (迷失的風景)|Untitled #1408 (The Lost Landscape)〉,2015-18

〈無題#1408 (迷失的風景)〉|Untitled #1408 ( The Lost Landscape ),2015-18

佩塔・科因(Petah Coyne)在布魯斯博物館(Bruce Museum)的第 10 屆藝術榮譽獎獲得榮耀,此獎項旨在表彰傑出人物對藝術界的貢獻。在此同時,科因通過提名入選美國國家設計學院,其為美國藝術和建築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紀錄片導演 比爾・佩奇 為 羅迪尼・狄克森 製作的紀錄片即將放映

左為狄克森,右為比爾・佩奇Left: Rodney Dickson, Right: Bill Page

左為狄克森,右為比爾・佩奇 ( BILL PAGE )

紐約紀錄片導演比爾.佩奇(Bill Page)最近為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拍攝了紀錄片。狄克森在這支紀錄片裡,提到自己的創作源頭並非是為了告訴觀者一個完整故事,而是分享自己某部分的內在──當創作的「靈光」來臨之時,他並不需要知道畫作最終將如何呈現,而僅需單純的回應它。當觀者願意在畫前佇足沉思,畫作或多或少就會以某種方式影響他們。是以他認為這種表現手法是更貼近真實的,遠比現實主義畫作更能衝擊一個人的精神世界。

本紀錄片的亞洲首映將與明年 1 月狄克森在路由藝術的個展同步發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蒞臨觀賞。

阿里・貝瓦吉於蒙特婁 The Stewart Museum 展出

貝瓦吉製作中的懸吊裝置藝術Bayuaji’s work on progress of sculptures that are going to be suspended from the ceiling as an art installation.

貝瓦吉製作中的懸吊裝置藝術

藝術家阿里・貝瓦吉(Ari Bayuaji)近日正緊鑼密鼓的籌備明年三月於加拿大蒙特婁的展出。有別於過去的複合多元媒材呈現,本次展覽貝瓦吉大量使用了木材做為主要創作媒介,搭配上一些舊有的現成物件,如大理石底座、陶瓷、乃至木造建築構件等,輔以表面的彩繪與手工鑿刻完成。預計將展出六件立體雕塑、四件牆上雕塑、兩件大型裝置藝術、兩幅繪畫作品、四件攝影作品,以及一部錄像裝置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受策展人 Iris Amizlev 所邀,貝瓦吉將和華裔加拿大視覺藝術家靳華(Hua Jin)共同創作本次特展《花與獸|Flowers and Monsters》。靳華擅長以攝影作品捕捉每一個頃刻,諸如時間、生命、或任意的微物。儘管目前兩位藝術家均長期定居於蒙特婁,創作內涵卻未盡皆西化,因此我們依然可以期待在博物館偌大的展場空間中,看見他們如何運用不同的創作媒材,帶來一場東方視野的哲學對話。

阿奎禮贊夫妻受邀參與成都・龐畢度:「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

S__6266898.jpg

 「成都・龐畢度:『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是由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在中國進行的在地策展實踐,此次與毛繼鴻基金會合作,將集合全球 60 位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同時邀請多位哲學家、社會學家、作家、建築師、音樂人等各類跨界人才參與。雙年展於 2018 年 11 月 2 日拉開序幕,以「延展智慧」為主題,探討快速的科技變革對現代社會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並對如何利用智能技術和生態智能來推動社會發展展開想像。路由朋友熟悉的藝術家艾佛雷多和伊莎貝爾・阿奎禮贊(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將延續其〈居所:另一個國家計劃〉帶來特別委任製作的作品亮相,並貫徹其既往的創作手法,邀請成都居民一同參與創作,用 200 片紙片、100 個紙盒,在 7200 秒內搭建了一座「未來城市」。參與者製作的每一間小房子,最終將由阿奎禮贊夫婦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包裹著參與者共同想像的「都市集群」,在阿奎里贊夫婦看來,未來的城市不應只有單一形態,在高樓大廈的冷漠鋼筋與筆直大道的疏離分隔之外,人類的家園還需要能夠溝通關聯、共生共榮的生態社群。

彼得.辛莫曼 The Garden 創作記錄

紀錄影像〈The Making of “The Garden” By Peter Zimmermann〉描寫辛莫曼與其作品製程。

賀曼公司為全球最大的賀卡公司,同時也進行藝術收藏工作超過 60 餘載。這次,賀曼公司委任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彼得.辛莫曼進行一幅長達 14 尺的巨型環氧樹酯創作。此紀錄片紀錄了畫作的創作歷程,而此畫作也在完成後,成為賀曼公司的永久典藏。 

賀曼公司永久典藏彼得・辛莫曼作品

圖片取自彼得・辛莫曼官網|Photo credit to Peter Zimmermann’s website

圖片取自彼得・辛莫曼官網

賀曼公司為全球最大的賀卡公司,同時也進行藝術收藏工作超過60餘載。這次,賀曼公司委任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彼得.辛莫曼進行一幅長達14尺的巨型環氧樹酯創作。此紀錄片紀錄了畫作的創作歷程,而此畫作也在完成後,成為賀曼公司的永久典藏。

基斯・古祖瓦德受邀參與孔版印刷雙年展

基斯・古祖瓦德工作室|Kees Goudzwaard’s studio

基斯・古祖瓦德工作室

預計在2019年與路由藝術合作的荷蘭藝術家基斯・古祖瓦德(Kees Goudzwaard)受邀參與Magical Riso 2018 孔版印刷雙年展,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6日至12月23日於荷蘭馬斯垂克Jan Van Eyck Academie展出。

在全球雙年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位於荷蘭的Magical Riso以不同主題與佈置來呈現,今年Van Eyck版畫藝術機構的參與者們將焦點放在新的藝術話題:忘記的藝術(The Art of Forgetting),這個主題在經過參與者的討論和創作後,也將在會議期間和展覽會上展出。今年度所選定的12位藝術家中,擅長以中性的手繪幾何油畫創作的古祖瓦德成為注目的焦點之一,他將在受邀創作期間完成一幅大型版畫巨作。

https://www.janvaneyck.nl/nieuws/magical-riso-2018/)

展期:2018 / 11 / 16 – 2018 / 12 / 23